欢迎访问池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网站!

安徽政务服务网池州分厅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 登录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池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 机关建设 > 机关建设

崇德向善点亮文明之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四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池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3-11-02 15:56
[字体:  ]

 图为池州市道德典型参观池州好人馆。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从身边好人到道德典型,从城区到乡村,从“小家”到“大家”,随着各类公民道德实践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推进,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在池州蔚然成风,成为这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发展力量。

 “身边好人”引领淳朴民风

  走进池州好人馆,一张张朴实面孔,一个个感人事迹,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道德赞歌。

  扎根乡村、不辞辛苦保电供水助农增收的潘至胜、潘秋女夫妇;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接力勇救落水孕妇的蔡松、张兆军;无偿捐献遗体器官,以爱之名续点生命之灯的18岁女孩胡程婷;13年如一日照料残疾小叔子全家的大爱农妇方秀春……他们或敬业奉献,或见义勇为,或乐于助人,或孝老爱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池州好人”,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特点——来自身边。

  道德典型是鲜活的价值引领,来自身边的道德典型,则更润物细无声。近年来,我市全面深化先进典型培树工程,畅通发掘好人的绿色通道,建立好人推荐的高效机制,构建宣传好人、礼遇好人、争做好人的良性循环机制,越来越多“凡人善举”“平民英雄”从“幕后”走向“台前”,让群众看得见、信得过、学得来,推好人、学好人、做好人蔚然成风。此外,我市医疗卫生、教育、民政、邮政快递等行业开展“最美人物”评选活动,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能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截至目前,我市共选树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名、中国好人60名;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2名、安徽好人126名;评选出池州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00名、最美池州人及提名奖240名、池州好人651名。

  身边好人、道德典型的先进事迹在群众间广泛传播,引领道德新风尚。7月7日,在市文明委主办的池州市道德典型先进事迹巡讲报告会上,4位道德典型事迹让现场观众深受感动。青阳县第四中学教师支明敏感触道:“平凡孕育伟大,伟大出自平凡!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不仅要自己向他们看齐,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更要把他们的先进事迹作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榜样精神,争做道德模范。”

  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尚德之地,好人池州”道德品牌影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池州人选择参加志愿服务,将“好人”力量传递下去。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35.2万人,志愿服务项目库入库项目525个。2022年,全市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400余场次,参加文明创建志愿活动总服务时长300多万个小时。

  “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漫游池州乡村,整洁平坦的村道,功能齐全的广场,干净敞亮的庭院,勤俭节约的风尚……处处涌动着文明乡风,焕发着生机活力。

  全国文明城市是城乡一体、全域文明的城市。近年来,我市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基础上,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辐射,促进文明创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人居环境的改善影响着越来越多村民的卫生习惯。从“看着别人干”到“自己动手干”,涓桥镇紫岩村村民陆彩月加入村里的志愿队伍,一有时间就去清理村道边杂草和垃圾。村民董贵平则主动硬化自家庭院地面,清理院落杂物,培育景观花卉,房前屋后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美丽庭院”示范户。

  越来越多村庄通过村规民约、道德超市、红白喜事理事会、好婆婆好媳妇评比等方式,引导村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去年以来,牛头山镇姥山社区居民吕爱琴靠敬老爱幼、爱护环境卫生、邻里和睦等行为表现,通过以德换分、以分易物,在村里的道德超市兑换了不少生活用品,不仅省了部分生活花销,思想观念也在改变,“现在遇到红白喜事,大家不再互相攀比,也减轻了我们村民自己的经济压力。”乌沙镇灯塔村通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灯塔好人”等评比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村民向上向善。“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村民何小芳几十年如一日孝敬公婆,赢得村民一致点赞,连续3年被村里评为“好媳妇”。

  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我市制定进一步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恶俗陋习禁办”行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奢靡之风。同时,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融合,大力推进乡镇政府驻地整治建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着力改善农村地区环境面貌,一批老旧村庄、集镇“脏乱差”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454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573个美丽宜居自然村,39个村被认定为2023年度第一批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全市县(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520个,文明村镇占比达77.84%。

  “最美家庭”弘扬良好家风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青阳县庙前镇居民董翠芳,热心公益事业,主动加入青阳县向日葵公益协会,并成为庙前站站长。自2018年开始,她每月组织志愿者走进敬老院,为那里的老人洗头理发、打扫房间。去年7月,为了让庙前镇星星村的30多位留守老人吃好饭,她多方奔忙,在当地政府和向日葵公益协会的支持下,建起“爸妈食堂”。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做一点点,这个世界就会更美好。”董翠芳说。在她的带领下,父母也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丈夫徐义祥更是全力支持,一人承担起家里的生意和大部分家务。这个充满大爱的小家庭以善美为符,用热爱作曲,奏响一曲无私奉献之歌。今年7月,董翠芳家庭被评为“安徽省最美家庭”。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池州市文明家庭”朱金祥、藕海桂家,夫妻俩工作上爱岗敬业,获得诸多荣誉;生活中孝老爱亲,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卧病在床的老母亲。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儿子朱凡心中留下深深烙印,从小就以父母为榜样,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朱凡学习勤勉努力、成绩优异,顺利考入南方科技大学,又被保送本校读研。如今已走上工作岗位的他感慨道:“在父母身上,我不仅学到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更学到了如何用爱和耐心面对这个世界,这是他们用实际行动教授给我的最宝贵财富。”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市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向上向善、影响广泛的优秀家庭。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全国“文明家庭”2户、全国“最美家庭”12户、全国“五好家庭”3户,省级“文明家庭”2户、省级“最美家庭”86户、省级“五好家庭”17户。这些家庭如一座座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风向标”,成为培育家庭文明新风尚、弘扬崇德向善之风的强大正能量。

  崇德向善,点亮文明之光。文明,已浸润在池州人的生活里,从市民言行举止中自然流露出来,每位市民既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