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具体任务
|
工作举措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限
|
一
|
更好推动惠企政策在线精准直达
|
|
1
|
建立惠企政策兑现闭环管理机制
|
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全面建立公共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和政策资金“一键送达”长效机制,扩大行政给付、奖补扶持、税收优惠等涉企政策“免申即享”覆盖面,推动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
|
市数据资源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2024年8月
|
2
|
持续创优涉企政务服务
|
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依托涉企服务窗口加强企业服务专区、政策服务窗口建设,强化专业化、综合性的为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统一提供咨询、会商、帮办、代办等服务。
|
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2024年3月
|
聚焦涉企高频办事场景,对办事要点进行分解和场景化整合,制作“场景式”带办视频,进行沉浸式实景带办讲解,实现办事申请直观便利。
|
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自规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数据资源局等涉企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建设企业服务空间,推动实现涉企服务事项服务便捷高效、直达直享、快享快办。
|
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强化涉企政务服务渠道统筹和线上线下协同服务机制,更好发挥公共入口、公共平台作用。
|
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3
|
提升“皖企通”服务能力
|
集成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完善普惠金融、科产对接、资源交易、中介机构服务链条,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服务矩阵。
|
市数据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对企业进行分类“画像”,主动研判企业潜在的个性需求,精准推送各种个性化服务,为企业提供便捷办事体验。
|
二
|
全面拓展公平普惠政务服务
|
|
4
|
加快打造“超级终端”
|
强化网上办事入口统筹管理和一体化服务,推行“皖事通”“皖企通”前端受理、“皖政通”后端办理的“前店后厂”模式。
|
市数据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2024年12月
|
梳理政务APP、政务小程序、政务微信公众号清单,各地各部门原则上不得新建独立政务服务移动端(含APP、小程序、公众号等),所有便民应用在“皖事通”发布、所有利企应用在“皖企通”发布、所有政务运行应用在“皖政通”发布,提升企业和群众一键获取能力。
|
5
|
加强服务应用供给
|
聚焦医保社保、健康医疗、教育考试、交通出行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持续提供无差别、全覆盖、便捷高效服务,拓展照片采集使用、电子合同、个人印章等便民应用。
|
市数据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完善“旗舰店+专区”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关联性强、关注度高的服务“一站式”办理。
|
加强高频政务服务应用的宣传推广,为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升企业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
|
6
|
突出好办易办,健全服务体验优化机制
|
建立高频服务清单管理、闭环优化机制,形成清单发布、应用建设、使用反馈、服务优化的闭环,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实现高频服务清单动态管理并定期发布,持续优化流程、提升服务。
|
市数据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2024年5月
|
健全政务服务评估评价机制,通过数据采集、无感评估、实时监测,提升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完善问题发现整改、以评促改促优的工作闭环。
|
2024年10月
|
加强“高效办成一件事”协同配合,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通过 “平台+端+场景” 等模式,创新推出更多跨部门、跨层级“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
|
持续推进
|
三
|
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再造
|
|
7
|
全面推行“一窗受理、综合服务”
|
规范设置通办、主题、行业、特色等类型综合窗口,加快推进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线下综合受理、系统流转、限时办理、统一反馈。数字化再造审批流程,加强综合窗口的业务协同、部门联动、集成服务。
|
市数据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全面开展行政办事员认定,打造综合业务强,办事效率高的窗口队伍。
|
2024年8月
|
8
|
深入开展“换位体验走流程”
|
邀请引导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提需求、谈体验、评效果。
|
市数据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2024年11月
|
推深做实“局长走流程”活动,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走进政务服务中心,使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主动体验办事流程,查找办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推动服务流程优化、体验提升。
|
加强政务服务创新先进经验做法总结和常态化推广,推动实现“ 一地创新、多地复用、全市推广”。
|
9
|
健全办事堵点发现解决机制
|
持续做好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好差评”体系、政务服务平台投诉建议体系等渠道问题的收集、解决和反馈。
|
市数据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优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运行模式,及时掌握办理企业和群众办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企业和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涉及责任不明或职责交叉等问题,通过专门建账、专班负责、联席会议等方式,强化跨部门、跨层级集中会商、协同办理。
|
常态化做好电子政务体检、政务服务监督等活动反馈问题的举一反三及整改提升。
|
四
|
加强政务服务数据共享
|
|
10
|
加快推进数据工程建设
|
持续完善全市数据架构,及时发布并持续迭代。加快推进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空间地理等四大基础库建设。
|
市数据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持续做好政务数据资源汇聚、治理等工作,不断提高数据质量,以数据多跑路助力群众少跑腿。
|
11
|
深化系统对接,推动业务协同
|
加强我市政务服务平台与垂建系统、省级部门业务系统的对接和数据共享,建立系统长效对接机制。
|
市数据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12
|
健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则迭代机制
|
围绕数字池州建设,构建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法规体系。
|
市数据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积极参与全省数据统一标准规范制定工作。
|
五
|
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
|
|
13
|
优化政务服务地图功能
|
拓展长三角政务地图服务能力、服务范围,加强卫生健康、文化教育、公安等主题地图的宣传推广,持续丰富更多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主题地图场景创新应用,着力打造政务服务地图升级版。
|
市数据资源局、市卫健委、市文旅局、市公安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2024年6月
|
14
|
以政务服务码推动各类卡(码、证)融合
|
加快建设和应用推广安徽码,拓展安徽码在医疗健康、政务服务、交通出行、身份认证、金融支付等领域场景应用,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
|
市数据资源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金融办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15
|
完善7×24小时服务矩阵
|
持续优化7×24小时“不打烊”服务,动态更新周末服务窗口清单。
|
市数据资源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公积金中心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2024年9月
|
推广安徽省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应用,加快推进现有部门自助终端与安徽省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对接,实现全市80台以上智能柜员机接入安徽省一体化自助系统,集成推出50个以上高频自助事项,更好满足群众自助办事需求。
|
16
|
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
|
进一步做好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工作,持续做好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便民服务工作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探索推出人工在线实时帮办、上门代办、授权代办等服务。
|
市数据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落实政银一体化,推进银行网点应接尽接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应用,推动自助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及园区、商圈等人口密集场所延伸 。
|
六
|
着力推动政务服务区域通办
|
|
17
|
加快实现 “全省通办”
|
全面推广应用“全省通办”系统,完成与公积金、不动产等市有关部门自建系统的对接和互联互通,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号申请”、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省通办”。
|
市数据资源局、市公积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2024年6月底
|
18
|
拓展做实 “跨省通办”
|
持续提升长三角“一网通办”虚拟专窗、跨省通办窗口的线上线下服务能力,推进长三角地区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高频电子证照实现互通互认,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便利共享。
|
市数据资源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七
|
持续强化基础支撑赋能
|
|
19
|
加快建设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
|
整合集成市县两级“城市大脑”、政务云、数据和公共组件等数字资源,构建统一的云、数、用数据资源体系,打通全市数据“大动脉”。
|
市数据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2024年12月底
|
以门户和目录的形式,向全市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服务;以专区的形式,向各县区、管委会回流属地数据。
|
20
|
深化电子证照便利应用
|
聚焦企业和群众常用服务事项,通过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在线核验等方式,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无纸质证明办理,推动电子证照证明清单化、标准化、便利化、规范化,逐步实现办事基础信息免填写、纸质材料免提交。
|
市数据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2024年10月底
|
21
|
提升电子证照数据质量
|
做好电子证照制作、数据异议处理、电子证照纠错等工作,优化电子证照数据更新及推送流程,形成电子证照数据动态调整更新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电子证照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共享时效性,更好支撑企业和群众“免证办”“免提交”。
|
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22
|
建立电子印章服务体系
|
全面应用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皖信签”),推动实现电子印章跨地区、跨部门互信互认。
|
市数据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2024年12月底
|
整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各类主体电子签名、电子印章,形成统一印章(签名)服务体系,深化涉企服务领域应用。
|
市数据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按照省级部署,完成企业开办系统、公章治安管理系统与“皖信签”对接,实现企业开办后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电子印章同步发放,企业电子印章与实体印章印模一致、状态一致。
|
市数据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2024年6月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