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峰委员:
您在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上所提的“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第174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三条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的企业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经济活力、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环境是吸引力、环境是竞争力、环境更是生产力。近年来,我市结合实际出台《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采取了一系列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兑现政策促“扶商”
(一)建立健全重大招商项目市、县(区)领导联系机制。配合做好对所有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由市和县区、园区分层建立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加强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全过程协调服务,同时提升项目精准调度实效。做好客商服务工作,今年发放124份外来投资商服务绿卡,并为持卡客商开展免费健康体检、九华山旅游免门票等等服务工作,认真办理市信访办转交的客商网上诉求1件。针对您提出的招商政策不兑现的现象,我市陆续梳理招商落户企业(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共收集了50个问题进行归纳汇报,列出重点问题交办县区、市直有关部门提出解决方案,兑现投资承诺,营造安商环境。
(二)建立健全重大招商项目全程代办制。在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和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设立招商代办中心(代办窗口),对投资项目、建设项目的报批进行前期辅导、帮助,免费代办有关审批手续,对重要企业、重点项目跟踪服务、上门服务、精准服务。对符合当地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投资项目,实行一对一精准服务,跟踪解决疑难问题。
二、畅通服务保“亲商”
(一)优化办事流程。一是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目前已开通涵盖所有业务、适用所有企业类型的网上登记系统,全市范围内各类型企业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业务均可实现网上办理,让“数据流转”代替“企业跑办”。全程办理无纸化、“零见面”、零收费,申请人可以足不出户、办理企业登记等相关业务。二是创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窗口模式。以“一件事”为抓手,设立主题分类窗口,正在积极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企业开办、不动产交易登记等涉及多个部门的办理事项设立主题受理窗口,打造“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
(二)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一是推进“两集中、三到位”改革。积极与市编办沟通,推动环保、国土、水务、农委等9个部门成立行政审批科,并集并审批职能。目前已经设立行政审批科的有15个部门,基本覆盖大部分涉企便民审批服务事项。通过推动部门设立行政审批科,由审批科长担任窗口首席代表,加大了窗口审批权限;也解决了部门科室审批各自为政的问题,着力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加强综合窗口建设。将审批和服务事项较少的部门合并为综合窗口,创新委托受理制度,由中心安排人员依据业务规范受理,通过网络向部门传递办件信息,实行网上交办、限时办结、窗口出证,强化了办件监督和管理。
三、改进作风重“安商”
(一)开展政府机构窗口服务突出问题大排查,全面推行标准化服务。在服务标准化通过省级评估的基础上,不断修订标准体系,推动宣贯与应用,向外借鉴先进经验,对内提炼好的做法,构建既有共性又有本地特色的政务服务运行规范体系。严格执行首办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效能建设制度,开展明查暗访,加强行政效能监督。我市窗口服务能够做到规范服务化,办事公开化。在办事大厅每个窗口的显眼位置免费发放服务指南,让办事群众知晓每项服务全部信息,一目了然。针对极少数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服务行为不规范、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完善了工作制度,加强了行为规范和业务培训,以红旗窗口和星级窗口建设为抓手,促进窗口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整体提升。
(二)践行“马上就办”的作风,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是推进全流程网上办理。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逐步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核、身份认证、电子支付、电子签章、归档等全程电子服务,全流程网上办理三级、四级事项率达到29%以上,逐渐形成“在线咨询、网上办理、证照快递送达”的“零上门”机制,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全面提升服务效率。二是提升网上办理成熟度。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一张网”,政务服务事项上网率100%,网上可办理率91%,实现“群众办事一个入口、内部监管一个平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三是推进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按照事前申请(受理)、事中审批(支付)、事后发证(送达)三个办事阶段,研究在线申请、代理代办、即审即办、全程网办、同城通办以及在线支付、快递送达等服务措施,实行办理结果“不见面”送达,有效解决了群众和企业往返奔波政务大厅、耗时费力等诸多不便,降低了办事成本,真正实现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
四、创新方式促“引商”
(一)紧密联系商会,推动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各地商会的积极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区域,广泛收集投资信息,利用区域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人脉关系,做好项目的推介、承接、落户工作打破招商资源信息壁垒,掀起以商招商的热潮。收集整理已落户我市的1000余家企业,按6大类产业进行了分类,建立联系方式,印制《池州市招商引资落户企业名录》2000余份,推动上下游企业互联互帮、共同招商。
各县区通过以商引商引进赛米科电子科技、池州超威电力有限公司、池州智乐高童车有限公司等65个招商项目。
(二)紧盯4+3产业,强力推进强链补链。针对目前产业招商链条不配套、产业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瞄准重点区域和行业,大力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域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大健康产业和现代生态农业重点产业开展产业招商,同时引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以商招商,形成产业集聚的虹吸效应。围绕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区域,瞄准央企国企,推进招大引强。发挥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推进特色小镇招商。认真清理、整合我市各园区现存的土地、厂房存量资产,强力推进二次招商。
在此,感谢您对我市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关心,欢迎您继续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和焦点问题献睿智之言。
联系单位及电话:池州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0566-2318609。
池州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2018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