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任务
|
具体要求
|
责任单位
|
时限要求
|
|
一、围绕中心工作抓好主动公开。
|
深化优化
政务服务
|
1
|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式、一站式发布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办事指南、办理进展等,让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便捷。
|
审批服务科
|
持续推进
|
|
二、围绕提质增效抓好政策解读
|
增强解读
发布实效性
|
2
|
提升解读材料质量,灵活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体”,从社会关切的利益点、新旧政策的差异点、重要举措的创新点等方面进行解读。
|
各科室
大数据中心
|
持续推进
|
|
3
|
丰富解读形式,可运用图片、视频、动漫等解读形式加强解读效果。积极参加全省优秀政策解读材料评选活动,
|
各科室
大数据中心
|
持续推进
|
|
三、围绕公众参与抓好决策公开
|
完善公众
参与程序
|
4
|
建立健全政策制定公众参与、执行情况评估及公众评价机制。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政策文件,除依法依规应当保密的外,应通过征求意见、听证座谈等方式扩大公众参与,并及时公开执行情况评估结果。
|
各科室
大数据中心
|
持续推进
|
|
四、围绕数字转型抓好功能升级。
|
完善政策
文件库建设
|
5
|
加强政策文件库建设,规范网络版发布格式,做到政策文件数据同源、动态更新。提升搜索查询功能,方便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取政策信息。
|
办公室
|
持续推进
|
|
强化政策
精准直达
|
6
|
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政务公开领域的创新应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完善政策订阅及点对点推送功能,实现惠民利企政策举措精准直达。
|
大数据中心
数据安全科
|
年底前
|
|
五、围绕监督管理抓好权责公开。
|
强化权力配置信息公开
|
7
|
严格落实行政机关权力配置和运行信息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持续做好动态更新。
|
各科室
大数据中心
|
持续推进
|
|
六、围绕依法规范抓好依申请公开。
|
规范依申请公开答复
|
8
|
进一步规范办理程序,主动沟通了解申请人真实需求,及时会商研判复杂疑难申请,提升答复质效,防范法律风险。强化依申请公开办理证据链管理,切实发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例对行政行为的提示警示作用。
|
各科室
大数据中心
|
持续推进
|
|
七、围绕功能完善抓好渠道建设。
|
拓展政务
公开渠道
|
9
|
加强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协同联动,积极拓展政务公开渠道,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介载体,有效扩大政策传播范围。
|
政务公开科
|
持续推进
|
|
10
|
务实推进政策咨询综合服务窗口、智能化政策咨询平台建设。
|
政务公开科
|
持续推进
|
|
八、围绕防范风险抓好审查清理。
|
加强公开前审查
|
11
|
加强政府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开前严格审查。坚持“先审后发”“一事一审”原则,做到该公开的公开到位,该保密的保密到位。
|
各科室
大数据中心
|
持续推进
|
|
加强公开时审查
|
12
|
科学确定公开方式、范围和时限,坚持分类施策,综合考虑信息性质、受众、影响等因素,需要广泛知晓的全面公开到位,一定范围内知晓的在特定范围内公开。
|
办公室
|
持续推进
|
|
加强公开后清理
|
13
|
按照“谁公开、谁清理”原则,加强对已公开的信息进行风险排查,清理无关、无效、不需长期保留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等信息,防止信息汇聚引发风险。
|
各科室
大数据中心
|
持续推进
|
|
九、围绕基层减负抓好作风改进。
|
主动公开
目录
|
14
|
优化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设置,确定依法主动公开事项。合理整合符合本单位特点的目录体系,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优化展现方式。
|
办公室
|
8月底前
|
|
提升信息
发布实效
|
15
|
严格落实关于持续整治数字形式主义要求,公开内容应贴合栏目要求和工作实际,清除、杜绝“情况说明”等无效信息发布。
|
办公室
|
9月底前
|
|
十、围绕能力提升抓好队伍建设。
|
强化培训
学习
|
16
|
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参加政务公开业务培训和研讨交流活动,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
办公室
|
年底前
|
|
十一、围绕机制完善抓好监督保障。
|
完善制度
建设
|
17
|
对照新时代政务公开要求,全面梳理现有工作机制,及时予以清理修订。
|
办公室
|
持续推进
|
|
加强宣贯
衔接
|
18
|
认真做好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和政策发布条例宣传贯彻和工作衔接。规范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确保体例规范、数据准确,接受社会监督。
|
政务公开科
办公室
|
持续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