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池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网站!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 登录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一)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数字池州建设。
1.加快推进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一是以“边用边建、迭代升级”的方式,推进城运中心实体运行,应急、公安等7部门完成人员及业务进驻,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等业务进入常态化运行。二是建成一体化协同处置平台、监测预警平台,接入21个部门75个业务系统,实现业务高效协同“闭环”处置,发布生态环保监测预警18500次、处理城市管理业务23300件。三是深化政府业务数字赋能,构建交通拥堵指挥、人员聚集疏散等12个智慧应用场景,开展演练40余次,初步形成“平战结合”的数字化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四是摸排整合全市逾4万路公共视频监控资源,依托电子地图完成实时展示,基本实现“一屏观全域”。按工作类别设定视频点位轮巡模式,为文明创建等政府业务提供智慧支撑。中心应急指挥能力、应用效果获国家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厅局的充分肯定。
2.着力完善数字基础支撑体系。一是依托“智慧贵池”(三期)项目,持续推进全省一体化基础平台市级节点建设,构建市域一体化数字底座。二是推进数据工程建设,开展全市数据资产普查,累计梳理市县两级428项业务事项、126个业务系统、2317条数据目录及逾5.6万个数据项。三是印发《池州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聚焦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重构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制度体系;常态落实信息化项目全流程规范管理,今年以来完成5个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审查,完成19个项目竣工验收和备案,及7个项目的绩效评估。四是指导市直及驻池各部门以数字场景化的方式,谋划2024年新建政务信息化项目;扎实推进政务信息化统一运维工作,全面梳理各部门2024年运维类项目预算,拟于近期提请市政府研究。五是督促指导我市大数据企业积极参与2023年省级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工作,我市今年共有文香科技、金石机床、广郁电子、鸿凌仪表四家企业通过省级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全市累计共有14家省级大数据企业。
3.全面筑牢数据安全防线。一是制发方案,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提升网络及数据安全责任意识;制定我市城市智慧平台底座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数据资源共享交换规范和工作规程,签订数据资源保密协议,落实操作平台操作审计机制、进出机房登记制度,构建数据共享的“全流程”安全责任体系,有效防控数据安全风险。二是完成“城市大脑”三级等保测评,完成我市电信、移动云平台接入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市本级累计180个政务信息系统完成“上云”,提升云、网、数等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及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三是参加全省数据安全攻防演习,以全省第五名的总成绩荣获三等奖;联合市委网信办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组织开展电子政务网主备线路切换应急演练,提升紧急情况应急处置能力。今年以来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网络安全均得到有效保障,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二)线上线下融合,切实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1.对标抓好营商环境指标提升。一是常态化抓好指标调度,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调度机制,组织召开线上线下指标调度会、培训会20余次,下达任务提示单、交办单36件。二是持续优化机制,推深做实“局长走流程”活动,查找并整改问题959个,97项创新举措在市县两级复制推广,工作成效受到人民网、安徽日报专题报道。结合主题教育组织机关党员开展“走流程 听建议 优服务”活动,发现并整改问题54个。三是推进“全省一单”事项同标准办理,统一全市11个部门368个事项的办事指南要素。对市县乡三级2200余项办事指南进行5轮网上核查,电话抽查100余个事项;对各地各级政务服务场所进行5轮18批次暗访督导,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08条。四是打通系统接口、升级平台功能,实现市县两级“免申即享”政策网上兑现。累计发布943项“免申即享”政策服务,完成181项政策兑现,兑付奖补资金7226万元,惠及企业1341家。五是督促各地各部门将证照数据汇聚至市电子证照库,电子证照质量合格率达100%;申请调用310个国家数据接口和709个省数据接口,持续赋能我市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救助对象认定、不动产登记、升学报名等政务服务场景。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营商环境指标测评中,我市均位居全省前列。
2.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一是推进“五免之城”建设,“皖政通”“皖事通”上线“五免助手”,实现26项证明材料线上出具、线上核验功能;梳理494类常用证照并与事项材料、结果关联,实现“证照免带”;梳理负面清单,清单外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办事免跑”。二是深化“三端”建设应用。省、市两级累计170个便民服务接入“皖事通”;长三角政务地图累计上线1560个教育、医疗、公安等公共服务场所,实现一键查询导航、学区查询等功能。省内率先完成市县乡村四级机构及人员数据录入“皖政通”,试点上线药品监管应用,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上线“皖企通”,推动涉企服务在线办理,实现高频涉企服务掌上办。三是通过强化业务协同、系统联通和数据共享,实现56个“一件事”线上办理,13个“一件事”线下综合窗口办理,大幅减少办事环节、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四是深化“社银合作”,全市农商行网点共计102台智能柜员机接入省一体化自助系统,实现医疗保险等领域38项高频事项“自助办”“就近办”。
3.优化大厅窗口服务效能。一是推广应用“全省通办”系统,目前全市各级各地共746个政务服务场所均已开通通办系统用户,用户数达2858个;推行事项线下统一收件、流转办理、统一反馈,杜绝办件“体外循环”。二是市县两级政务大厅部署智能预约取叫号系统,同步打通系统后台,数据统计更便捷,大厅效能管理更智能。三是省内试点组织大厅窗口办事员参加行政办事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通过率96.46%,为人员定岗定职打下基础。四是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年”行动,组织各类学习交流练兵活动10余场,受训800余人次,培养业务骨干、带动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大厅窗口人员服务能力。五是常态抓好效能督查,落实积分制管理,围绕窗口管理、办事效能、作风形象、改革创新等4个方面172项详细指标,印发通报9期,通报并整改问题74个。
(三)聚焦信息同源,持续建强网上政府门户。
1.持续提升信息公开质效。一是省级平台功能里,省内率先完成信息公开、政务服务两网的政务服务数据同源、信息同步;省内率先自主编制信访等部门主动公开目录规范,提升部门主动公开质效;调整市政府2018年度以来的100件行政规范性文件格式,所有行政规范性文件均集中规范公开。二是将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与政策文件关联,实现重大决策“全生命周期”公开;创新实施政策解读颗粒化,开发自动获取分类标签功能,做到精准解读。三是深化市县两级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开发专题页面,开设校园安全、预约挂号、服务承诺等个性化版块46个;指导全市建有网站的10家医疗卫生机构开通信息公开版块。四是指导各县区深化村居务公开,全市665个村(居)完善线下公开、查阅设施,累计公开82216条信息、48个涉农补贴事项。全省南片市县政务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我市村务公开作为典型经验交流。
2.做好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运维管理。一是持续落实“日读网、月巡察、季通报”机制,今年以来印发季度通报文件3期,通报并整改全市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问题78个,各地各部门日常运维管理力度明显增强。二是常态化做好市政府门户网站运行保障,做好信息发布,网民互动信息及时回复率100%。邀请8位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在线访谈”,平均每期实时回复网民及听众提问25条。三是建成上线“慧池州”微信小程序,打通12345平台、“皖事通办”政务服务平台、“惠企通”服务平台、政务公开平台接口,实现企业群众意见建议“随时反馈”、政务服务事项“随时办理”、政策文件“随时查阅”。四是聚焦重要时间节点,落实7×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坚持每日读网、每日零报告;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市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账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今年以来全市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均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