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池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网站!

安徽政务服务网池州分厅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 登录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池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池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 部门文件
索引号: 11341800MB1623840P/202008-00022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池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池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主题分类: 其他 / 通知
名称: 关于印发2020年“数字池州”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号: 池数组办〔2020〕3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0-08-06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有效
关于印发2020年“数字池州”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8-06 09:21 来源:池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池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工委、管委,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工委、管委,市加快建设“数字池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020年“数字池州”建设工作要点》已经市加快建设“数字池州”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池州市加快建设“数字池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8月5日             


2020年“数字池州”建设工作要点


2020年,“数字池州”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江淮”建设总体部署以及《关于印发2020年“数字江淮”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皖数江办〔2020〕6号)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制定以下工作要点。

一、夯实数字化基础支撑

(一)建设政务云中心。

推进池州政务云建设,按照“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依托驻池电信运营商建成以1个政务核心云为主、N个应用云为补充的“1+N”政务云体系。政务核心云确保9月底投入运营,政务应用云启动建设。(市数据资源局负责)通过云间高速打通池州学院超算中心,引导推进超算中心应用。(中国电信池州分公司、池州学院按职责分工负责)编制部门存量信息系统集中迁移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通过迁移或物理托管等方式集中迁移至政务云平台,实现政务信息系统全面上云、全面整合,进而实现政务数据信息的全面共享、业务的全面支持,形成基础设施集约统一、业务应用协同联动、政务服务利企便民的发展格局,使管理更规范、应用更高效、服务更智能、成本更节约,提升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汇聚数据资源。

推进政务、社会、经济公共数据归集和共享,年内完成100%的政务数据(国家安全等特殊部门数据除外)和60%的社会数据汇聚。逐步整合经济数据,并与江淮大数据中心无缝对接。(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空间地理等基础库建设,建设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市场监管、金融服务等主题库。(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人社局、市医疗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以市社保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基础,汇聚劳动就业等业务数据,建设全市人社业务数据资源库。(市人社局负责)建设公共安全视频信息共享平台,推进视频图像资源联网整合。(市公安局负责)

(三)启动“城市大脑”建设。

依托建成的政务核心云和广电数据中心,以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为基础,整合打通部门已建系统,叠加公安、环保、交通、城管、住建等部门感知数据,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建设城市智慧中枢,构建包含数据中台、业务中台、AI人工智能中台为主要能力的赋能中台,实现数字池州的“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应用场景化、流程自动化、能力服务化”整体能力提升;依托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智慧旅游平台深化智慧社区和智慧旅游应用,积极申报省“城市大脑”试点应用。(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实施一批县城智慧化改造项目,在国家级和市管省级开发区全面开展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四)提升网络承载能力。

优化光网通信,推进农村地区光网全覆盖,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完成1000个5G基站建设工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安徽铁塔池州分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外网承载能力,优化网间互联结构。(市数据资源局负责)

二、发展数字经济

(五)提升数字经济创新能力。

高标准建设平天湖科创集聚区,积极吸引大学大院大所、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研发中心设立分支机构、研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平台,培育发展以研发服务为重点,知识产权服务、技术转移服务、中介咨询服务、创业孵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为配套的科创服务业。(贵池区政府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依托池州学院,加快建设环境工程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和智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池州学院负责)

(六)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在分立器件、化合物芯片、机器人减速关节、智慧教育成套系统、晶圆级封装、P0级滚珠丝杠副、新型高分子材料、电子级化学材料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开展结伴攻关,扩大细分领域的影响力,提高新基建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将技术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市科技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

围绕东部“三区”协同发展,在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规划大数据产业核心园区,引进国内知名云服务商、大数据软件企业共建数字池州大数据中心。以政务数据、城市大脑开放数据资源、能力服务为牵引,赋能智慧教育装备产业链发展;培植智慧城市场景实验室、大数据交易平台;引育一批网络平台企业,推动互联网企业布局落户。依托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促进软件开发、大数据相关服务、大数据开发与运用等关联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壮大产业链条,以政企合作或园区共享共用方式搭建公共EDA技术平台、IP复用与SoC开发平台、MPW服务平台等重大平台;引导培育区内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建设电子信息半导体行业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解析节点。依托贵池高新区池州电信云数据产业园现有机房资源,在“1+N”政务云(核心云)基础上,推动池州电信建设企业公有云,利用电信云数据产业园办公楼、仓储楼、生活附属楼资源与高新区合作建设大数据、软件服务、智能装备研发孵化平台。(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贵池区政府、市经济开发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

落实国家“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引进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鼓励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企业上云,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双创基地的智能化改造,打造中小企业数字赋能生态。发挥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优势和产业生态优势,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推动科技成果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鼓励聚焦主导产业,建设共享产线等新型中试服务平台,构建共享制造业态。依托重点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型企业、科技开发实体面向产业提供小试中试服务,推动创新载体提升小试中试服务能力,构建大网络、多平台的小试中试服务生态。大力推广工业互联网应用,支持工业互联网基础赋能平台、行业特色平台、服务应用平台建设,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围绕电子信息、化工、装备制造、非金属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工业互联网行业示范平台。推动企业内外网升级,引导中小企业云端迁移,推动企业设备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无人工厂。培育一批应用标杆企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各县区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开展数字经济统计。

认真执行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方案,及时开展监测分析,严把数据质量关,真实准确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市统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资源局、市邮政管理局、人民银行池州中心支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设数字政府

(十)全面提升“皖事通办”平台功能。

打造政务服务“皖事通办”市级平台,形成以移动端为引领,PC端、线下窗口、自助服务终端、电视端协同发展的“皖事通办”总门户。深化“智慧政务”建设,全面提升线上政务服务功能,拓宽“不见面”审批事项,提高网上办事质量效率。推动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云签、电子档案等在政务服务领域全面应用,让服务好找、好问、好办、好评。2020年底,“皖事通办”市级平台基本建成,除法律法规规定和确有到现场办理的特殊需求外,基本实现个人事项100%“全程网办”,推出100个 “一件事”,打造500项“掌上办”事项,让皖事通APP成为企业群众首选。(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赋能升级“安康码”。

打造市级“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统一各地使用规则,打通障碍堵点,推动“安康码”全市全覆盖,年底前各县区申领数达4G手机用户数的80%。汇聚确诊人员、疑似人员、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接人员、核酸检测人员、入境返池人员、武汉返池人员等数据,实现数据精准校核,实时交互;同时与市信用办研究对不如实填报信息申领“安康码”人员的信用惩戒机制,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做到“码上放心”。推动“安康码”赋能升级,具备个人信息、电子证照、支付凭证等多种功能,实现在政务服务、医疗、教育、交通出行、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应用。加快推动“三卡合一”,在已实现跳转链接的基础上,完成“安康码”与电子社保卡、电子健康卡全面融合的功能开发,并试点开展社保查询、购药、业务办理等场景应用;推进“安康码”与城市“一卡通”的深度融合,推动从“网上办”到“码上办”,实现政务服务扫码登录、扫码取号、扫码办事、扫码评价,真正做到“一码通办”。(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人社局、市医疗保障局、市教体局、市交通运输局等有关单位和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提升线下政务服务水平。

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实行“一窗”分类受理,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清单标准化,全面推行“集中办、无差别办”。推动更多事项向县乡村下沉,让办事企业群众能够基层办、就近办。推进水电气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在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实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聚焦重点领域高频事项,实行并联办理,推动更多跨部门事项“最多跑一次”。全面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促进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委编办、市住建局、市供电公司、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创优“四最”营商环境。

在政务服务网上线“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推进金融、运输、人才、民生、市场等服务上线专栏。(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对实行备案制的投资项目,一律实行网上备案;对实行审批制、核准制的投资项目,实行远程审批。(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广全省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应用,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事项实行电子化审批,逐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智能化辅助审批。(市住建局牵头,各县区政府、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发挥“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综合服务平台作用,线上线下、常态长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建成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网通办”平台,全面实现全市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一档管理、一日办结。(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年底前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90%以上涉税事项实现一次办结,95%主要涉税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市税务局负责)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互联网+公证”“互联网+营商环境监测”等服务新模式,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确保我市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取得好名次。(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深化“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

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按照省平台要求梳理全市监管业务事项,持续汇聚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监管业务相关数据,推动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和监管数据可共享、可分析、可预警。(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市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实现信用监管数据可比对、过程可追溯、问题可监测。深化“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推进上线试运行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系统标准规范,持续汇聚监管事项清单信息、监管对象信息、执法人员信息、监管行为信息、监管动态信息和曝光台信息,分类汇聚至省系统数据库。(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市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打造数字社会

(十五)推进“互联网+智慧教育”。

深入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和应用,建成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55所;支持安徽文香智能教育装备项目,打造8所文香智慧学校示范校(市直1所、县区7所)。以贫困地区、偏远地区以及山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为重点,建设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3所,完成3个教学点升级为智慧课堂,购置学生终端107套,实现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全覆盖;推进非贫困地区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完成12个主讲课堂、29个教学点的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市教体局、市扶贫开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建成池州市中小学市级学业评价系统并实现与省平台互联互通。持续开展智慧学校试点、示范和教学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融合。(市教体局负责)

(十六)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

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各项任务,汇聚全市医疗健康数据,依托市大数据中心谋划建设市医疗健康数据中心。整合现有各级各类医疗业务专网,加强有关人员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全市整体现场急救能力。逐步拓展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持续推动电子健康卡实现全市健康医疗服务“一卡通用”。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加强信息平台建设,集成院内各个业务系统,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互联网医院,推动市人民医院启动智慧医院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智医助理”建设全覆盖,加快推进“智联网医院”建设试点工作。(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十七)推进“互联网+人社”。

打造“智慧就业”一体化平台,运用“互联网+就业服务” 模式和大数据技术等手段,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公共招聘网上办事与实体经办的有效结合和互补,突破服务时间、服务场所局限,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网上服务。按照省人社厅进度要求,部署省集中社保信息系统在全市上线运行。持续推动人社统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理,完善网上服务、移动应用、12333电话、自助终端等多位一体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与市政务平台等对接。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卡惠民“一卡通”项目建设应用,加强财政惠民惠农补贴资金通过社保卡进行发放,推广应用电子社保卡。(市人社局负责)

(十八)推广智慧养老服务。

打造1家示范智慧养老机构、1个示范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推进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创省级智慧养老示范项目。(市民政局负责)实施《安徽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推进信息技术与养老产业融合,丰富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全市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推进第三批省级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全面推进贵池区秋浦街道智慧社区试点建设。进一步扩大智慧试点,开展池州市第二批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在青阳县蓉城镇探索乡镇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建全试点单位动态调整机制,形成“有进有退”的良性工作机制。鼓励各县区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市民政局负责)

(二十)打造平安池州。

开展全域视频(雪亮工程)建设,推进县、区视频监控资源全量汇聚,全面深化视频图像大数据资源联网整合应用。开展市级公安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公安工作向智能化、智慧化转型升级。推进互联网综合应用平台扩容升级,加强公安电子数据检验鉴定实验室建设以及智能终端采集设备升级,提升我市网络安全管控能力和水平。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现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实现决策科学、治理精准、服务高效的目标。推进市公安局案管中心智能化项目建设,强化我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智能管理能力。推进虹膜、视频侦查系统实验室、数侦云觅等系统建设,提升我市公安机关刑事侦查信息化水平。(市公安局负责)加强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接入应用,启动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作,根据全省统一进度安排,推进应急通信网、自然灾害感知网络和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安全生产风险感知网络和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应用,持续提升源头防控、应急响应、指挥调度、救援装备和实战能力水平,确保危险化学品事故监测预警系统等有效运行。(市应急管理局负责)

(二十一)助力网络脱贫攻坚工作。

加强基础网络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贫困地区网络覆盖质量,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市委网信办、市扶贫开发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进一步加强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安徽省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应用,综合运用扶贫开发数据,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交换整合部门间数据,充分依托“皖事通办”平台,提升网络扶贫信息惠民服务水平,探索大数据技术在返贫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精准动态帮扶各类贫困群体。(市委网信办、市扶贫开发局、市数据资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运用“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助力特殊贫困群体就业脱贫。(市委网信办、市扶贫开发局、市人社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大网络扶贫项目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网信企业与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结对帮扶,稳妥有序推进网络扶贫重点合作项目实施。(市委网信办、市扶贫开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构建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体系,推进电商企业与贫困地区对接,优化农村地区快递服务和互联网接入,尽快实现行政村100%通快递,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工作。(市委网信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扶贫开发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升级改版推出“一部手机游池州”平台,汇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在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个层面实现更多应用,实现资讯查询、在线预约、线路预订、智慧导览、电子导航、商品导购、咨询投诉等功能,让游客一机在手畅游池州。保持皖游通(池州部分)数据常态化更新,实现4A级以上景区在线预约,将景区监控接入省级调度中心并保持信号稳定。(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全面落实“信息精准、指挥精准、措施精准”目标要求,新建、改造358座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2021年汛前,实现全市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全覆盖,省市县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水库防汛指挥调度、预报预警提供信息保障。在乌沙集中停靠点、江墩闸口、乌沙李阳河口、江口渡口等4个重点江段或敏感水域建设高塔,安装双光谱重载云台摄像机,实时动态监控,提高长江河道采砂监管水平。(市水利局负责)

五、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十四)建设数字乡村。

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2020年底实现益农信息社全市行政村覆盖率达80%以上,益农信息社达到“六有”标准,实现“四类”服务。推动农业物联网在农业各领域示范应用,2020年新增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3个,2025年全市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达到30个。(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产品上行。扎实开展农村电商提质增效,2020年培育年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省级农村电商示范企业5个、年网络销售额超100万元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品牌10个。(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完成全市614个行政村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实现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全覆盖;完成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接入安徽文化云平台,实现公共文化场馆数字资源共享;继续完善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数字化建设,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各县区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建设数字长三角。

积极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精品”事项实施,做好省级政务服务平台与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下专窗系统承接,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交换;依托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下窗口管理系统,共同建设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地图,方便企业和群众查询信息、就近办理。推动电子证照在长三角地区广泛共享互认,重点推进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出生医学证明等电子证照在长三角区域内共享互认。(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建立数据供需关系长效更新机制,实现各类政务数据可互通、可查询、可调用。将我市现有数据资源向长三角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充分汇聚,共同整合形成长三角自然人综合库、法人综合库、电子证照库、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库,加快推进一批综合应用库建设,为长三角“一网通办”提供支撑。(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服务体系共建共享,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同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远程互动教学和教研平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人防指挥通信项目建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教体局、市人防办按职责分工负责)建设“信用长三角”,进一步推进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信用共享互动及生态环境、旅游等重点领域跨区域联合惩戒,扩大“信易贷”规模,创新开发“信用+”产品。(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六、强化实施保障

(二十六)强化顶层设计。

根据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编制“数字池州”十四五专项规划,承接好省“数字江淮”整体规划和“数字政府”专项规划,将“数字政府”建设纳入“数字池州”十四五专项规划,结合池州实际,有序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市数据资源局负责)编制《池州市“十四五”网络安全规划》。(市委网信办负责)研究出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线上经济发展的意见》。(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二十七)完善制度建设。

改革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审批监管流程,修订《池州市本级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增设项目前期工作预审环节,引入政府购买服务、代理建设、工程总承包(EPC)等新型建设模式。强化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估。(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组建市属股份制的国有信息化企业,负责政府性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运维管理和政务大数据运营。(市国资委负责)

(二十八)加大政策支持。

加强对全市重大新基建项目土地指标的保障,预留规划和建设用地空间,简化新基建用地报批、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流程。重点引进培育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等方面的行业管理人才以及引领新基建技术研发的技术领军人才。协调落实新基建大工业用电等优惠政策,降低项目落地门槛和运维成本。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跨领域数据互通机制,加强政务信息开放共享。(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数据资源局、国网供电池州公司,各县区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九)保障网络安全。

统筹协调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等重点工作。深化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实施网络安全检查,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共管共治。(市委网信办牵头,市公安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统筹做好网络攻防演练,组织网络安全攻防演练队伍,下半年开展攻防演练。做好网络安全检查和培训工作,加强网络安全普法宣传工作。(市委网信办、市密码管理局、市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三十)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疫情防控。

减少人员聚集,做好疫情防控,依托“皖事通办”平台,大力推行网上办事,让更多事项实现在线办理,不见面审批。进一步精简审批流程,需要多部门审查的提倡网上联审,降低网上平台使用门槛,优化交互体验,提高审批效率,最大限度地避免办事企业和群众外出,减少审批事项办理过程中的聚集感染风险。推行政务服务线上办,开展不见面审批和预约办事,充分发挥“皖事通办”平台优势,集中上线665项全程网办事项,线上办事率达95%以上。(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一)强化疫情数据共享应用。

依托“皖事通·慧池州”平台,推进防疫数据归集共享,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推行健康状况线上管,开发“健康池州”来池人员健康状况登记系统,实时掌握流入池州市外来人员情况。上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及时发布和推送权威疫情信息,为群众提供密切接触者查询、确诊病例分布查询等信息服务。加强数据分析应用,汇聚构建“疫情防控风险预警模型”,推动“安康码”跨地区互信互认,为疫情排查、态势研判、复工复产等提供数据支撑和精准服务。推行名师课程线上学,开设“名师空中课堂”,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线上可学习”。推行口罩购买线上约,在“皖事通”APP、微信公众号上线“口罩预约”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推行疫情资讯线上看,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公开网、“皖事通”APP分别开设专题专栏,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关切。(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二)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开辟企业复工复产事项办理绿色通道,保障复工复产事项急事优先、应办尽办,及时办理复工复产事项。推进审批服务再提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再压缩至88个工作日以内,带方案出让土地工业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33个工作日。(市住建局牵头,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安康码”推广应用工作,实现省内互通全国互认,引导市民自主申领“安康码”,实行亮码核验通行,推动实现一码通行、一码复学、一码入园、一码通办。加强场景一线调研、推广应用督导工作,推广发热门诊、企业考勤打卡应用,在市人民医院和东至县人民医院重点推进“安康码”场景应用,实现“一码就医”,推进“安康码”公共场所服务扫码预约和进出,确保完成“安康码”应用民生工程任务。(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加速搭建助力复工复产模块,依托“皖事通·慧池州”平台上线助就业、助农耕、助脱贫、助融资服务,助力用工就业、春耕备种、脱贫攻坚和复工融资等刚性需求。(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开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